可追溯性的两种观点

可追溯性基础知识百科

品质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系统——“可追溯性”的基础知识


可追溯性,就是为了明确“相应产品在何时、何地,由何人生产”,将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消费,直至废弃为止的全过程呈现为可追踪状态。近年来,除了产品品质提升的需求外,安全意识的增长同样增加了可追溯性的重要性,以汽车、电子零件行业为首,可追溯性正在广泛渗透到食品、医药品等各类领域中。下面将就关注度较高的可追溯性的基础知识进行说明。

可追溯性的定义有很多种,大致可分为供应链可追溯性与内部可追溯性两种。


可追溯性种类



供应链可追溯性

世上一般人对于可追溯性的概念,相当于供应链可追溯性。供应链可追溯性是指可以追踪(溯及)从原材料和零件的采购到加工、流通、销售历史记录的状态。制造者可以知道自己制造的产品“去往哪里(= 可追踪)”,下游工序的业者或消费者可以知道自己手中的产品“来自哪里(= 可溯及)”。
因此,对于制造者来说,在产品发生意外问题时,可追溯性有着利于调查原因和回收的优点。另外,对于消费者来说,可追溯性可以作为高信赖度产品的选择指标,并消除对于虚假标示等的担忧。


供应链可追溯性



内部可追溯性

内部可追溯性指在整体供应链中的一个企业或工厂中,在限定的特定范围内掌握零件、产品动向的可追溯性。例如,在发动机装配工厂中,从供应商购入凸轮轴、活塞等发动机零件,将这些零件装配起来。管理、使用这些产品的制造历史记录和检查结果的信息也可以称作内部可追溯性。

内部可追溯性

内部可追溯性的具体示例

制造工序的可追溯性

从原材料和零件到货到产品出厂的过程中,收集、管理制造工序的作业信息,这就被称为制造工序的可追溯性。在制造工序的可追溯性中,对产品或批次加上识别标记,关联各工序的作业内容、检查结果、尺寸信息,并用于后期工序的装配作业。将这些信息应用到加工过程中,将有利于提高生产及作业效率,提升品质。

制造工序的可追溯性

零件管理的可追溯性

用于管理、应用工具或夹具等反复使用零件的情况的可追溯性,被称为“零件管理的可追溯性”。以每件工具为单位,刻印个体识别的序列号(二维码等),对使用情况或磨损极限进行管理。在整体流程中,对入库的工具等刻印管理用二维码,附加工厂名称、货架编号、序列号等信息,管理出库和返回。并且,通过收集管理抛光次数和抛光日期时间等信息,实现产品品质的维持及稳定。



制造工序的可追溯性

可追溯性的两种观点相关百科